
明天就是清明了,此时雨水增多,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,人体易为“湿”所困,出现困倦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。
因此,此时养生应以“祛湿”为主,可以多喝能祛湿健脾胃的“养生水”,如薏米水、赤小豆汤、土茯苓汤等。
但是,就是喝水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,如果不注意一些细节,也可能把本来能祛湿的“养生水”喝成“招湿水”,让你湿气越来越重!
春天喝水犯个错,“养生水”变“招湿水 ”!
惊喜薏米清化茶——清热化湿
材料:取薏米30克、赤小豆30克、淡竹叶15克。
做法:赤小豆和薏米洗净泡开(约4小时),加入淡竹叶,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,煮至薏米、赤小豆绵软后即可。
作用:薏米、赤小豆都有祛湿的作用,淡竹叶擅长清热解毒,此方适用于脾虚湿热型体质。
给养生水“加料”
除了薏米水,一些调配好的祛湿茶包,如红枣赤小豆茶、苡仁黄芪茶等,也深受大众欢迎。
然而,这些茶包泡出的茶,口感普遍偏差,喝起来多少有点苦涩,有些人为了改善口感,往往会在养生茶中加点冰糖,以改善口感。



一方面,冰水会损伤脾胃,这会导致脾胃运化水的能力减弱,水就会在体内停滞,从而出现湿邪内生的情况。
另一方面,人体温度会随气温升高,胃肠道的血管处于扩张状态,这时喝冷饮会引起消化道强烈蠕动,导致腹痛、腹泻。
冰水给身体带来的冷热急剧变化还会使胃部血管突然收缩,次数多了,就会引起消化吸收功能失调,造成消化不良或其他胃肠道疾病。 所以,想喝养生水就不要贪凉了。如果不喜欢喝温热的茶,惊喜可以把养生的茶水晾凉后再喝。最后,我们再来说说几个喝水小问题——阴虚所致:典型症状还可伴有潮热、盗汗、颧部潮红、舌质红等。
气虚、阳虚所致:表现为疲倦乏力、气短、畏寒、脉沉细等症状。
湿热较重:如在炎热潮湿的地方,或爱吃油腻辛辣食物、抽烟酗酒等,也会导致湿热证。
一些疾病: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。
总是,无论哪种情况,惊喜如果长期口干难耐,且喝水也无法缓解,最好及时就诊,查明原因。2. 别等渴了才喝水《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》显示,我国有95.3%的人不会喝水。其中,65.9%的人渴了才会喝水。
排尿、出汗、呼吸……人几乎随时随地都在散发水分。当你觉得口渴时,说明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。
所以,即使不觉得口渴,也应不时补充水分,不能等到渴了才想起来。
建议:从起床到睡前,每2小时至少要喝一次水。
本文配图均来源于壹图网。
-《中国家庭医生》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-
转载须得授权,侵权必究
#动动脑,不易老#



